科學家指出,隨著大氣臭氧越來越少,射向地面的紫外線就會越來越強,這樣,將會帶來以下危害。
(1)對人類健康危害嚴重,可引發和加劇眼部疾病、皮膚癌、傳染疾病。
(2)50%以上的陸生植物,如土豆、瓜類、番茄、甜菜等,產量會急劇下降:森林草地衰退,危及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
(3)對水生生態系統產生影響,使浮游生物受到危害,導致海洋食物鏈中基礎食物數量減少,使生活在淺水里的魚類和貝類很難生存。
(4)使人工高分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加速老化,如建筑物、噴涂、包裝等物質老化,使其變硬、變脆、縮短使用壽命,并能使接近地面的有害臭氧濃度增加,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可引起光化學煙霧污染。
(5)全球氣候變暖,產生“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升。
同樣,由環境污染引起的溫室效應也會帶來以下列幾種嚴重惡果。
(1)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積增大。
由于制冷、空調、熱泵行業廣泛采用的CFCs與HCFCs物質對臭氧層有破壞作用以及產生溫室效應,使全世界的制冷、空調及熱泵行業面臨嚴重的挑戰。CFCs與HCFCs的替代已成為當前國際性的熱門話題。
1985年,21個國家政府簽署《關于保護臭氧層的維也納公約》。1989年9月,我國正式簽署。1987年,24個國家政府簽署《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1991年6月,我國正式簽署。我國是最大的ODS生產和消費國,是獲得多邊基金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ODS淘汰量最大的第五條款國家。所以,中國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中國已在2007年7月1日前淘汰CFCs的生產和使用。然而,我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含氫氣氟烴生產和使用國,含氫氯氟烴產量占到全球的65%:使用量占到全球的40%。當前國際ODS淘汰的主要目標是HCFCs,我國制訂了淘汰計劃:2013年含HCFCs生產和使用分別凍結在2009年和2010年兩年平均水平;2015年,在這一凍結水平上削減10%:2020年,削減35%;2025年,削減67.5%;2030年,減少97.5%,保留基線水平的25%用于維修領域的需求到2040年。
含氟制冷劑與CO?、CH?等其他氣體統稱為溫室氣體。其凈效應是使地球表面變暖,隨著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地球的平均溫度將會上升。CFCs、HCFCs和新一代HFCs制冷劑都被認為是溫室氣體。1997年12月《京都議定書》已將替代CFCs和HCFCs的HFCs物質列入限控物質清單中,要求發達國家控制HFCs的排放。為了控制全球氣候變化,又一次對制冷劑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