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灰漿碎磚三合土基礎。這種基礎是用石灰砂漿與碎磚經充分拌和后,均勻鋪入基格內,并分層夯實而成。這種基礎在我國南方地區應用較廣泛,其優點是施工簡單,造價低廉,但強度較低。
(5)混凝土和毛石混凝土基礎。混凝土基礎用水泥、砂和石子加水拌和澆鑄而成。混凝土基礎有堅固、耐久,不怕水、可在水下施工等優點,但造價較高,耗用水泥多。為了節約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擠入適量毛石,叫毛石混凝土基礎,毛石尺寸不宜超過30厘米,其體積可達基礎體積的25%~30%。混凝土基礎斷面常做成矩形(圖6-4a)。若基礎較厚,為了節省混凝土,也可做成梯形的(圖6-4b)。
(6)鋼筋混凝土基礎。若上部結構傳給基礎的總荷載很大,而地基的承載力又很小時,采用上述各種基礎就必須做得很寬、很厚,這樣既費工又不經濟,可改用鋼筋混凝土基礎。這種基礎底部配有鋼筋,抗拉強度較高,不受剛性角限制,基礎可以做得較寬。鋼筋混凝土底部通常做70~100毫米厚的低標號素混凝土墊層。鋼筋下邊要有足夠的混凝土保護層(一般為35毫米),以防鋼筋生銹(見圖6-5)。
2.按構造類型分
(1)條形基礎。這是指長度遠大于其高度和寬度的基礎。墻下基礎多屬這類基礎。這種基礎通常用灰土、毛石、磚、三合土或混凝土等材料建造。但地基土允許承載力較小、而荷載又較大的一些建筑物的基礎也常采用鋼筋混凝土建造。條形基礎見圖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