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板溫度的均勻性
在同一時刻擱板表面上所有各點的溫度的最大允許差值定義為擱板溫度允許的不均勻度,一般可取為士1℃。它是溶液泵的流量、各擱板內溶液流動阻力的均勻性、集管截面的大小、各支管與集管接口的設計的合理性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反映。
由于凍干過程中擱板(或制品)的溫度受擱板最高溫度處的溫度所限(不得熔化制品的凍結部分),而凍干周期的時間長短則是以擱板溫度最低處所需的凍干周期作為考患的依據,因此擱板溫度不均勻性越大,其升華溫度越低,升華所需時間越長,機器的生產效率也越低。其次,擱板溫度不均勻,置于擱板上不同點處的制
品的干燥速率和所干的水分的量不等,會導致制品的殘水含量差別大,成品的質量低,允許的儲存期短。因此,擱板溫度的不均勻度是判別凍干機優劣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
擱板溫度均勻性驗證可按訂貨協議驗證,也可采用下述方法驗證。
在擱板組的上、中、下三部分中各挑選一塊具有代表性的擱板,在每塊擱板的前、后、左、右、中五個點處,將溫度探頭緊密地安裝在擱板表面上,確保探頭與擱板表面有良好的熱接觸,并將溫度探頭與溫度顯示和記錄儀表連接好。
在典型的凍干循環擱板工作溫度區間內(如一40~40℃),大致均布地選取若干個試驗溫度(如一40、一20,0、20、40℃),啟動加熱器及溶液循環泵和溫度控制裝置,使擱板溫度控制在某一控制點上,當擱板溫度穩定后,測量并記錄各測量點的溫度。每隔35min測量一次,共測量三次,計算各點的平均溫度及其溫度差,將其中的最大溫度差值,與協議要求的不均勻度相比較,以判定其合格與否。
若探頭足夠(如15個),則對每個試驗溫度,可以將上、中、下三塊擱板同時測量:若探頭多,則還可在其他擱板上安裝探頭,若探頭太少,則經與用戶協議,亦可依次證各塊擱板的溫度均勻性,然后將探針分別安裝到上述各擱板的具有代表意義的同一位置
(如中部)以驗證各擱板之間溫度的不均勻度,順便指出,上述驗證條件中,只規定了在某一控制溫度下達到擱板溫度穩定后進行測量,并未規定穩定的時間。這樣就有可能造成當擱板溫度在控制溫度下穩定后,若測量的結果不盡人意,則讓其在此溫度下長時間運行下去,以縮小箱內溫度場之間的溫差來減小擱板上各點和擱板間的溫差。因此,我們認為,在簽訂驗收協議時,規定達到控制溫度后到開始測量的穩定時間△t也許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