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內流體溫度
①熱流體人口溫度一般要求為120~130℃左右或以下。因為入口溫度過高,傳熱固然好,但被空氣帶走熱能過多。如溫度低于60~80℃,以采用水冷器或濕式空冷器為宜。
②熱流體出口溫度這是決定采用干式空冷器是否經濟的一個重要指標。現大多采用所謂“接近溫差”,即熱流體出口溫度和設計空氣溫度(即空冷器入口空氣溫度)之差,作為選取和確定熱流體出口溫度的依據。對煉油廠使用的空冷器接近溫差最好大于20一25℃,至少要大于15℃,否則不經濟。電站使用的空冷器,國外大多數為25~35℃,個別達到40℃。
(2)設計氣溫這是指空冷器設計時所采用的人口空氣溫度,它是空冷器設計的最重要參數。如果設計氣溫高于實際氣溫,則空冷器的設計過于保守,甚至會將工藝流體冷卻到比所希望的溫度還要低:如低于實際氣溫,傳熱面積就顯得偏小,空冷器將不能冷卻到所要求的負荷。設計氣溫的選取方法有多種,根據我國情況,建議所選用的設計氣溫值為每一年中只允許有5天的時間的實際氣溫會超過它,即其他天數內出現的實際氣溫不會比它高。
(3)管排數目前通用的管排數是2、4、6、8排,以4、6排居多,管排數對經濟效果影響很大,管排數少,傳熱效果好,但單位傳熱面積造價高,占地面積大,同時由于空氣的溫升較小,需要的風量就大。如管排數太多,對數平均溫差降低,面積增大,氣流阻力也增加。這些因素對投資與成本都有影響,所以要合理選擇。經過經濟比較,認為一般空氣溫升應在15~20℃以上,如設計中發(fā)現空氣溫升較小,則要增加管排數。
為了合理選用管排數可參考圖3.69.圖中,4一空氣入口溫度:一管內流體人口溫度
(4)迎面風速指空氣通過迎風面的速度。迎風面積A:為管束外框內壁以內的面積,即A=(管束寬×長一2×側梁寬×長)
當空氣為標準狀況時(20℃,1氣壓),迎面風速為標準迎面風速,迎面風速太低,影響傳熱效果,從而增加功率消耗及使噪音提高。一般,3.4m/s≥≥1.4m/s。排數少取其上限,排數多取其下限。當采用鼓風式空冷器時,可按表3.12選用。當采用引風式時,因被風機抽出的空氣溫度較高,為了節(jié)省動力可采用較低的迎面風速。
(5)高翅片管的選用建議當管內對流換熱系數大于2093W/(m·℃)時,采用高翅片
管:對流換熱系數在1163~2093W/(m2·℃)時,高低翅片管均可:在116~1163W/(m·℃)
之間時,用低翅片管:低于116W/(m·℃)時,用光管比翅片管經濟,或采用在管子內表面裝有翅片的管。對高凝固點流體或在寒冷地區(qū),為避免流體凝固與凍結,可采用低翅化比的翅片管或光管空冷器,如渣油的冷卻就用光管空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