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轉中的調試制冷裝置運行參數包括蒸發溫度與蒸發壓力、冷凝溫度與冷凝壓力、壓縮機的吸、排氣溫度以及熱力膨脹閥前液體制冷劑的過冷溫度等。這些參數稱為內在參數。在這些參數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是蒸發溫度與壓力、冷凝溫度與壓力以及吸、排氣溫度。因為它們比較直觀,知道這些數值后其他參數值經簡單推算和判斷就可知道,所以它們就成為制冷裝置的E常運行和調節的依據。
上述各參數的變化,主要取決于外界條件的變化。外界條件也被稱為外在參數,包括被冷卻物體的溫度、環境溫度、冷卻水溫度等。在制冷裝置調試時,必須根據外界條件和裝置的特點,調整各個運行參數,使它們在經濟、合理和安全的數值下運行。
1.蒸發溢度4和蒸發壓力。
蒸發溫度和蒸發壓力是根據空調系統的要求確定的,偏高或過低都不合適。蒸發溫度偏高不能滿足空調降溫需要:蒸發溫度過低使壓縮機的制冷量減少,運行的經濟性較差。調整蒸發溫度,實際上是通過調節供液量來調整蒸發溫度與被冷卻介質溫度之問的溫差使。從傳熱的觀點考慮,溫差取得大,則傳熱效果好、降溫快。但溫差過大,就會使蒸發溫度降低,制冷量減少。由于冷量不足,反而使被冷卻介質溫度降不下去,這是得不償失的做法。
而溫差取得太小,則降低傳熱速度,壓縮機制冷量雖然增大了,但蒸發器無法充分進行熱交換,也是徒勞。因此,應根據制憐設備的不同形式合理地選調溫差。
調整蒸發溫度與被冷卻介質溫度的差值,實際操作就是調節膨張閥的開啟度。正確地調節膨脹閥的開啟度,是運行中調節蒸發溫度和壓力的主要方法之一。蒸發溫度的高低,可通過裝在壓縮機吸氣截止閥端的壓力表所指示的蒸發壓力而反映出來。
2.冷凝溫度k和冷凝壓力制冷劑的冷凝溫度可根據冷凝器上壓力表的讀數,查制冷劑熱力性質表求得。冷凝溫度的高低與冷卻水的溫度、流量和冷凝器的型式有關。
在一般情況下,冷凝溫度比冷卻水出水溫度高3~-5℃,比強制通過的冷卻空氣進口溫度高10~15℃。冷凝溫度升高時,冷凝壓力也相應升高,壓縮機的壓縮比增大,輸氣系數減小,從而使壓縮機的制冷量降低,耗電量增加。冷凝溫度和壓力升高,使壓縮機的排氣溫度也升高。如果排氣溫度過高,則增加壓縮機潤滑油的消耗,使油變稀,影響潤滑;當排氣溫度與潤滑油閃點接近時,還會使部分潤滑油炭化并積聚在吸、排氣閥口,彩響閥門的密封性。
降低冷卻介質的溫度可使冷凝溫度下降,但這要受到環境條件的限制,雄以人為選擇。
增加冷卻介質的流量可降低一些冷凝溫度,一般都是采用這種方法。但不能片面提高冷卻水的流量,因為增大冷卻水量搖增加水泵功耗,故應全面綜合考慮。
3.壓縮機的吸氣溫度
壓縮機的吸氣溫度,是指從壓縮機吸氣截止閥前面的溫度計讀出的制冷劑溫度。為了保證壓縮機的安全運轉,防止產生液擊現象,吸氣溫度要比蒸發溫度高-·點,即應具有一定的過熱度。在設回熱器的氟利昂制冷裝置里,保持15℃的吸氣溫度是合適的:對氨制冷裝置,吸氣過熱度一般取5一10℃。
吸氣溫度過高或過低均應避免。吸氣溫度過高(即過熱度偏大)將使壓縮機排氣溫度升高:吸氣溫度過低,則說明制冷劑在蒸發器中氣化不完全,壓縮機吸人濕蒸氣就有可能形成液擊。
4.壓縮機的排氣溫度壓縮機排氣溫度可以從排氣等路上的溫度計讀出。它與制冷劑的絕熱指數、壓縮比*/ p及吸氣溫度有關。吸氣溫度越高,P/p。越大,排氣溫度就越高,反之亦然。
吸氣壓力不變,排氣壓力升高時,排氣溫度也升高:如果排氣壓力不變,吸氣壓力降低時,排氣溫度也會升高。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壓縮比增大引起的。冷凝溫度和排氣溫度過高對壓縮機的運行都是不利的,應該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