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定書》至今已經過了4次修正和2次調整。它們分別是1990年6月在倫敦召開的第二次締約方會議上形成的《倫敦修正案》、1992年11月在哥本哈根召開的第四次締約方會議上形成的《哥本哈根修正案》、1997年9月在蒙特利爾召開的第九次締約方會議上形成的《蒙特利爾修正案》、1999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一次締約方會議上形成的《北京修正案》、1995年12月在維也納召開的第七次締約方會議上形成的《維也納調整案》和1997年在蒙特利爾召開的第九次締約方會議上形成的《蒙特利爾調整案》。
《議定書》及不同的修正案中規定了相關的受控物質和淘汰時間表,只有批準加入某修正案的國家才履行該修正案提出的受控義務。截至2002年2月,有183個國家批準加入了《議定書》,163個國家批準加入了《議定書》倫敦修正案,140個國家批準加入了《議定書》哥本哈根修正案,78個國家批準加入了《議定書》蒙特利爾修正案,27個國家加入了《議定書》北京修正案。
在若干修正案與調整案之中,對發展中國家具有最重要意義的當屬《倫敦修正案》。
《倫敦修正案》把原《議定書》中第十條“技術援助”改為“基金機制”,規定締約方應設置一個機制,建立一個多邊基金,由不屬于第五條第一款行事的締約方捐款,向按第五條第一款行事的締約方提供財務及技術合作。多邊基金在締約方權力下設置一個執行委員會,制定并監督具體業務政策、指導方針和行政安排的實施。還明確指出,每一締約方應配合基金機制,在公平和最有利的條件下,確保向按第五條第一款行事的國家迅速轉讓替代物和有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