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實際采用的蒸氣壓縮式制冷理論循環有節流損失和過熱損失,它的制冷系數小于有傳熱溫差的逆卡諾循環的制冷系數。因此必須采取措施減小節流損失和過熱損失,提高制冷系數,這對節省能耗非常必要。一般采用閥前再冷拎和吸氣回熱兩個措施來減少節流損失和采用具有中間冷卻的多級壓縮來減少過熱損失。
一、膨脹閥前液態制冷劑的再冷卻
前面曾經提到,制冷劑液體經膨脹閥節流后,使循環的單位制冷量減小,制冷系數降低。而且,對于同一種制冷劑,節流損失的大小主要與節流前后的溫差有關,溫差越小,節流損失越小。節流前后制冷劑的溫差就是冷凝溫度與蒸發溫度之差。蒸發溫度取決于被冷卻物體所要求的混度;冷凝溫度取決于冷卻劑的溫度,并受自然條件限制,因此如果能進一步降低節流前液體冷劑的溫度,即可減小節流損失。
圖1·5所示在冷凝器后面增設再冷卻器,使冷卻水先經過再冷卻器,然后進人冷凝器,這樣冷凝后的液態制冷劑可以在冷凝壓力下被再冷至狀態點3',圖1~5中3一3過程就是高壓制冷劑在再冷器中的再冷卻過程,再冷卻所能達到的溫度Te,稱為再冷溫度,冷凝溫度與再冷溫度之差△t稱為再冷度。
從溫嫡圖中可以看出,由于液態制冷劑的再冷,節流過程由3→4變為3'→4',單位質量制冷劑的制冷量增加△qu(面積a44'6a),而壓縮機耗功量并未增加,因此減少了節流損失,從而使制冷系數有所提高。
二、蒸氣回熱循環為了使膨張閥前液態制冷劑的溫度降得更低(即增大再冷度),以便進一步誠少節流損失,同時又能保證壓縮機吸人具有一定過熱度的蒸氣,可以采用蒸氣回熱循環。
圖1-6所示為來自蒸發器的低溫氣態制冷劑1,在進人壓縮前先經過一個熱交換器—回熱器。在回熱器中低溫蒸氣與來自冷凝器的飽和液態制冷劑3(或再冷液)進行熱交換,低溫燕氣1被定壓過熱至狀態1',而溫度較高的液體3被定壓再冷卻到狀態3',回熱循環1'→2'→3→3→4’→1→1'中,3→3為液體的再冷卻過程,1→1'為低壓蒸氣的過熱過程,過熱后的蒸氣濕度T,稱為過熱溫度,過熱溫度與蒸發溫度之差△:,b稱為過熱度。
根據穩定流動連續定理,流經問熱器的液態制冷劑的質量流量與制冷循環中工作的制冷劑質量流量相等。因此,在對外無熱損失情況下,每千克液態制冷劑放出的熱量就等于每千克氣念制玲劑吸收的熱量。也就是說,單位質量制冷劑再冷所增加的制冷能力△。(面積b4'4bb),等于單位質量氣態制冷劑所吸收的熱量△y(面積a11aa)。出于有了回熱器,雖然單位質量制冷能力有所增加,但是壓縮機的耗功量也增加了△。(面積11'221)。因此,回熱式蒸氣縮制玲循環的理論制冷系數是今提高應具體分析,它與削冷劑的性質和工作溫度的上下限有關,例如對制冷劑氟利昂12是有利的,對于制冷劑氨、氟利昂11等則不利,氟利昂22則介于二者之間。此外,蒸氣回熱循環將提高壓縮機的排氣溫度,所以實際制憐裝置是否值得采用,應了細考慮。
從溫嫡圖看出,對于回熱式蒸氣壓縮式制冷循環,壓縮機吸入過熱蒸氣所多消耗的功量可靠制冷劑的再冷卻彌補,但是如果蒸發器與玉縮機之間管路過長,則會引起低樂低溫氣態制冷劑過熱,從而導致壓縮機耗功量無謂地增加,這種過熱度是有害過熱度。為此,張發器與飛縮機之間的管路應用絕熱材料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