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凈室的潔凈度一般是指潔凈室內空氣中大于、等于某一粒徑的浮游粒子濃度(單位空氣體積內的粒子顆數)。潔凈室潔凈度等級,各國均有各自的標準規定,是不完全相同的。最早標準出自美國1966年所頒布的聯邦標準FS--209A,以后相繼修訂到1992年,改成FS-209E。
為了推動潔凈技術和標準的國際化,國際污染控制學會聯盟(ICCCS)協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已完成了標準的制訂工作,確定了該標準ISO-14644-1(見表44-6)中關于潔凈度分級標準的等級劃分、命名及級限。
我國采用的國標GB 50073-2001潔凈室級別標準是與ISO標準一致的,表44-6中則列出了對應于過去采用國標的相應等級。
應該指出潔凈室內空氣的潔凈度在不同狀態下是不同的,現行國標GB 50073-2001中,對潔凈室狀態作出如下定義:
1)空態。設施已經建成,所有動力接通并運行,但無生產設備、材料及人員。
2)靜態。設施已經建成,生產設備已經安裝,并按業主及供應商同意的狀態運行,但無生產人員。
3)動態。設施以規定的狀態運行,有規定的人員在場,并在商定的狀況下工作。
這些規定也與國際標準ISO 14644-1中的有關定義完全一致。
顯然,對于已建成的凈化空調系統,“動態”情況下室內的空氣中懸浮粒子的濃度往往最大。從前面介紹計算潔凈室發塵量時已可看出。國標規定在測試空氣潔凈度時所處的“狀態”應與業主協商確定。而國際標準ISO 14644-1特地指明:“空態”只適用于新建成的或新改造的潔凈室或潔凈區,待“空態”測試完畢,還應進一步作“靜態”或“動態”(或同時做兩種)測試。并且對潔凈度的表達方式應說明其等級級別、所處狀態以及所考慮的粒徑,例如ISO4級,動態,0.2μm (2370顆/m3)、1μm (83顆/m3)。設計時所考慮的粒徑應由業主和承包商協商確定。
民用與公共建筑同樣對室內塵粒濃度有限制,主要由衛生要求所確定。例如我國衛生標準規定室內含塵濃度不大于0. 15mg/m3 (10μm以下塵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