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劑應具備安全、可靠、易得、價低等特點。一般要求制冷劑應滿足下列要求:
(1)臨界溫度較高,在常溫或制冷溫度下能夠液化。一般來說,制冷循環越接近臨界溫度,節流損失越大,制冷系數越小。
(2)在蒸發器和冷凝器內制冷劑的壓力要適中,即要求在蒸發器內制冷劑的壓力最好和大氣壓力相近并稍高于大氣壓力。因為當蒸發器中制冷劑的壓力低于大氣壓力時,外部的空氣會從密封不嚴密處進入系統中,進入的空氣不但會降低制冷裝置的制冷能力,而且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制冷系統后還會對設備和管路產生腐蝕;同時在低溫部分的節流孔口處還可能發生“冰塞”現象。
在冷凝器中制冷劑的壓力不應過高,這樣可以減少制冷設備承受的壓力,同時可降低對冷凝器密封性的要求,從而減少金屬消耗量和降低制冷劑滲漏的可能性。如果壓力過高,不僅制冷劑有向外滲漏的可能,而且還會增加循環中功的消耗,冷凝溫度是根據冷卻介質的溫度和冷凝器的構造來確定的。
(3)單位容積制冷量qv要大,對于一臺壓縮機,在一定的工況下,如果所用的制冷劑的單位容積制冷量大,則其制冷量也就大,當要求產生同樣的制冷量時,與單位容積制冷量小的制冷劑相比,制冷劑的循環量就少,所以其壓縮機和系統的尺寸就可以大大減小。對于大中型的往復式壓縮機,制冷劑的單位容積制冷量越大越好。但是對于離心式壓縮機和小型往復式壓縮機,要求則正好相反。否則由于制冷劑的單位容積制冷量過大導致壓縮機尺寸太小,會帶來制造上的困難。但是隨著機械加工業的進步,這個問題逐步會得到解決。
應該說明,同一種制冷劑在不同的蒸發溫度和冷凝溫度(或節流前的溫度)下,其單位容積制冷量是不相同的,而不同的制冷劑即使在相同的溫度條件下,單位容積制冷量也各不相同。
(4)凝固溫度要低,以避免制冷劑在蒸發溫度下凝固。
(5)黏度和密度要小,以保證制冷劑在系統中的流動限力損失小。
(6)導熱系數要高,可以提高各個換熱器制冷劑的換熱系數。
(7)與潤滑油的溶解性。制冷劑與潤滑油是否溶解的性質各有利弊。制冷劑能溶解于潤滑油,優點是潤滑油能與制冷劑一起滲透到壓縮機的各個部件,為機件潤滑創造良好的條件,蒸發器和冷凝器的傳熱面上不會形成阻礙傳熱的潤滑油層。缺點是從壓縮機中帶出的油量多,在蒸發器中產生的泡沫多,影響傳熱,并會引起蒸發溫度升高,使潤滑油的黏度降低。不溶于或者微溶于潤滑油的制冷劑,優點是從壓縮機中帶出的油量少,在蒸發器中蒸發溫度比較穩定;缺點是在蒸發器和冷凝器的傳熱面上會形成很難清除的油層,影響傳熱。
(8)等熵指數(以前稱為絕熱指數)要小,使壓縮過程耗功減小,壓縮終了時氣體的溫度不致過高。
(9)液體比熱容小,可使節流過程損失減小。
(10)不燃燒、不爆炸、無毒,對金屬起微弱腐蝕作用。對人體無毒害。
(11)價格便宜,便于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