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對人類冷藏事業的發展做出過卓越的貢獻。據《詩經·幽風·七月》中就有“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人類的最早利用天然冷源進行食品冷藏的記載,描述鑿冰藏于凌陰(冰窖),成為人類最早的冷藏記錄。
追溯中國冷飲發展史,大約起源于3000年前的商代,當時的富貴人家已知冬日鑿冰儲藏于窖,以備來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更設有專掌“冰權”的“凌人”。到了春秋末期,冰的用途就更廣泛。諸侯喜愛在宴席上飲冰鎮米酒。《楚辭·招魂》中有“挫橫凍飲,醉清涼些”的記述,贊賞冰鎮過的糯米酒,喝起來既醇香又清涼。可見當時冷飲制作的水平相當高。
在16世紀中期,人類冷卻食物是通過在水中加入某種化學物質如硝酸鈉或硝酸鉀,而使水的溫度降低,成為最早的人工制冷工藝的起源。
1660年,法國人用裝有溶解的硝石的長頸瓶在水里旋轉來使水冷卻。這個方法可以產生非常低的溫度并且可以制冰。在17世紀末,帶冰的酒和結凍的果汁在法國社會廣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