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油性。制冷劑的溶油性表現為完全溶解、微溶解和完全不溶解。當制冷劑與潤滑油完全溶解時。能為機件潤滑創造良好的條件,在冷凝器等換熱器的換熱面上不易形成油膜,換熱效果較好;但會使制冷劑的蒸發溫度升高,低溫下的潤滑油a度降低,還會使制冷劑沸騰時泡沫增多,蒸發器中的液面不穩定以及運行時制冷機的耗油量大,系統回油不易。當制冷劑與潤滑油完全不溶時,對制冷系統的蒸發溫度影響較小。但在換熱器換熱表面易形成油膜而影響換熱。微溶解于油的制冷劑的優缺點介于兩者之間。氮是典型的微溶于油的制冷劑,其在潤滑油中的溶解度(質量百分比)一般不超過百分之一。如果在這類制冷劑中加入較多的潤滑油,則兩者將分為兩層,一層為潤滑油,另一層為制冷劑(其中潤滑油含量很小)。對于微溶于油或不溶于油的制冷劑系統,系統中必須安裝油分離器裝置。
需要注意的是,潤滑油的溶解性是有條件的,隨著潤滑油品種的不同和溫度的降低,完全溶解可以轉變為微溶。制冷劑的溶油性是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制冷劑在制冷系統不同位置工作,由于工作條件不同,其溶油性可能是不一樣的。如氟利昂22,當蒸發溫度較低時,它在高壓部分溶油,但在低壓部分則不溶油,所以,氟利昂22制冷系統低壓部分應考慮油分離問題。
溶水性。不同制冷劑與水的相溶能力也是不同的,而制冷系統中含水對其運行有一定影響,在制冷系統設計時應予以考慮。對于難溶于水的制冷劑,若系統中含水,則水以游離形式存在,當制冷溫度達到0℃以下,游離態的水會結冰,堵塞制冷系統狹窄的管道,尤其是節流機構部分,形成“冰堵”,使制冷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因此,制冷系統選用難溶于水的制冷劑時,在節流前一定要做好除水工作(常采用干燥器),防止“冰堵”發生;對于易溶于水的制冷劑,雖然制冷系統不會發生“冰堵,現象,但制冷劑遇水會發生水解作用,生成的物質可能會對制冷系統管道、設備造成腐蝕。所以,制冷系統必須嚴格控制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