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用空調的高可靠性還體現在斷電后的自動復位,在斷電恢復后能夠現場自動復位或通過遠程監控復位,這比人工復位迅速,尤其是無人值守機房。通信機房內空調的主要對象為設備,同時還需要兼顧人員進出機房進行操作,因此通信機房對空氣的參數指標有嚴格的要求。
溫度要求
溫度是通信機房正常運行的基礎條件。通信設備尤其是交換機等設備對機房的溫度有著較高的要求。溫度偏高,易使機器散熱不暢,影響電路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嚴重時還可造成元器件的擊穿損壞。溫度對計算機設備的電子元器件、絕緣材料以及記錄介質都有較大的影響。如對半導體元器件而言,室溫在規定范圍內每增加10℃,其可靠性就會降低約25%;對于電容器,溫度每增加10℃,其使用壽命將下降50%;絕緣材料對溫度同樣敏感,溫度過高,印刷電路板的結構強度會變弱,溫度過低,絕緣材料會變脆,同樣會使結構強度變弱;對記錄介質而言,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數據的丟失或存取故障。在正常工作的服務器中,一般CPU的溫度最高,有的可達95℃,當電子芯片的溫度過高時,非常容易出現電子漂移現象,服務器就可能出現死機甚至燒毀,因此機房壞境溫度與設備運行的可靠性之間有必然的聯系,表1-2為國外某公司對計算機的可靠性與溫度之間大關系實驗結果。
空調的冷風并非直接冷卻計算機內部,而需要幾次間接冷卻接力,因此,保持適當的環境溫度對于設備的正常運行十分必要。通信設備在長期運行工作期間,機器溫度控制在18~25℃較為適宜。通信機房內不要安裝暖氣并盡可能和避免暖氣管道從機房內通過。IDC機房中,綜合考慮設備可靠性節能等因素,夏季設置溫度應在規定范圍內偏上限為佳,例如設置溫度為24±1℃;冬季設置溫度應在規定范圍內偏下限為佳,例如設置溫度為22±1℃。這樣一方面考慮到設備運行環境的保障,另一方面可以節約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