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檢漏結束后需將系統內氮氣放空。當系統內的壓力降低至周圍大氣壓力時,剩余在系統內的氮氣再也無法自行排出,必須利用本身的壓縮機或其他真空泵來強制抽空。
系統為什么要抽真空?氟利昂工質在制冷系統內循環(huán)流動時,它的狀態(tài)是在不斷變化著,壓縮時為汽體,冷凝后變?yōu)橐后w,蒸發(fā)后又變?yōu)槠w。但屬于不凝性的氮氣或空氣在常溫下或在一般的低溫下是不會凝結為液體的。這部分不凝性氣體存于冷凝器中并占去了部分容積,從而影響冷凝器的散熱能力,使冷凝壓力升高,影響正常制冷。所以,制冷系統一定要經過抽真空后才能灌注制冷劑。抽真空的另一作用是用以檢驗系統有沒有滲漏。若系統內的氣體抽不完,這就是有滲漏的可能,應進一步進行檢查。
抽真空的操作方法如下:
圖10-16為制冷系統的抽真空圖,它利用系統本身的壓縮機抽氣。
1.關閉壓縮機的排汽截止閥,旋下旁通孔螺塞,裝上錐牙接頭和排汽管,打開吸汽截止閥(但不要開得太大,太大會來不及排汽,有打壞閥片的可能),并在吸汽截止閥的旁通孔裝上低壓表(連程表)。用手盤動壓縮機的飛輪轉數圈,或按電源開關啟動壓縮機,開后即關,聽排氣管是否有氣流噴出聲。若有氣流聲,再重復檢查一次,若無氣流聲應檢查原因,并注意壓縮機飛輪轉動方向是否符合要求,若反轉,應停車將電線換相后再試運轉。
2.上述操作和檢查工作并未發(fā)現意外情況的話,即可啟動壓縮機抽氣。當壓縮機連續(xù)抽氣至排汽管聽不到噴氣聲時,可將吸汽截止閥開大,并將排汽管出口浸入冷凍機油杯中,觀察管口的冒氣泡情況。
3.若五分鐘內無氣泡冒出,可以認為系統內氣體已基本抽完,而且是整個系統已沒有滲漏的情況。這時可拆下排汽管,用手指按住旁通孔接頭口或拆下錐牙接頭旋上螺塞并扳緊,隨即將排汽截止閥桿反旋退足(關閉旁通孔),停車,抽氣工作基本結束。
4.若有連續(xù)或間斷的氣泡冒出,這說明系統內的剩氣未抽完或有滲漏的疑問。可繼續(xù)運轉1-2小時,讓其磨合一段時間,因為有可能是軸封摩擦面不密合而出現滲漏。若冒氣泡依然得不到制止,可采取分段抽空方法檢查每一段的氣密性。為此,先關閉壓縮機吸汽截止閥,觀察是否冒氣泡,若幾分鐘內不冒氣泡,則說明滲漏不是在壓縮機內。然后將吸汽截止閥重新打開,并且關閉貯液器出液閥等。這樣一段一段地檢查下去,直到發(fā)現某二段閥門關閉時,冒氣泡的現象有變化,這表明所關閥門前的一段可能滲漏,縮小了懷疑區(qū)域,最后查出滲漏點。對懷疑段可檢查接頭的預緊程度,焊縫是否有孔隙等,必要時可向系統充氣檢查這段滲漏點。一定要將滲漏點找出補好,才再繼續(xù)抽真空。
5.在抽真空時,各閥門的閥帽應蓋上旋緊,以防閥桿填料滲漏。
6.由全封閉式壓縮機所組成的制冷系統,是不能用本身壓縮機來抽真空的,故需另接
真空泵來完成這項工作。
由較大型的壓縮機(如Fl0系列)或半封閉壓縮機所組成的制冷系統,一般也不宜用自身壓縮機抽空,因大缸徑壓縮機用自身來抽空有危險,而半封閉壓縮機用自身抽空時,電機冷卻條件差,容易燒毀繞組,最好另用真空泵來抽真空。用真空泵抽真空的示意圖見圖10-16。但真空泵的軸封的密封性能較差,所以不能用它來進行抽空檢漏。抽真空結束,應先關壓縮機的閥門旁通孔,然后再停真空泵。
7.采用壓力潤滑方式的壓縮機在抽真空時應經常注意它的油壓大小,真空時油壓與吸汽壓力的差值應不低于200毫米汞柱。如果系統中裝有油壓繼電器,則應將油壓繼電器的接點暫時保持常通狀態(tài),否則,抽真空時,油壓繼電器處在低于控制壓差的情況下觸頭要動作,將切斷電源,影響壓縮機的連續(xù)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