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青島設計安裝的冷庫地基(除巖石類土外)的承載力一般都比磚、石、混凝土等基礎材料的承載力低,所以基礎通常做成逐步加寬的形式,以擴大基礎底面與地基接觸的面積,使基礎單位面積上的壓力與地墓的承載力相適應。確定基礎底面積大小和斷面形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建筑物的使用性質,其荷載的大小;
二是地質情況,地基的承載力、地下水位、冰凍等情況。
基礎底面積大小的確定
在確定基礎底面尺寸時,應首先算出作用在基礎上的總荷載。作用在基礎上的上部結構荷載、基礎自重和基礎臺階上的回填土重量,就是作用在地基上的全部荷載。
基礎按受力情況分為中心受壓基礎和偏心受壓基礎。下面以端下中心受壓條形基礎為例,說明確定基礎底面積大小的方法。
取一段L米長的中心受壓條形基礎,墓礎寬度為B米。這段基礎的底面積為L x B米,見圖6-12。若通過這一面積傳下來的總荷載為N(荷載是指上部結構傳下來的荷載及基礎自重、基礎上面回填土重最的總和,以噸為單位),地基承載力為R(t/㎡),則N=RxLxB。這一等式表達了總荷載、地基承裁力、基礎底面積三者之間的關系。
當房屋的總荷載不變時,則基礎放在承載力較大的土層上,基礎的底面積可以小些;放在承載力較小的土層上,基礎的底面積就需要大些。它與基礎本身材料的強度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