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吸水后,在溫度變化時所表現出來的性能,分別用耐水性和抗凍性來衡量。
耐水性
耐水性是材料長期在飽和水作用下不破壞,強度也不明顯降低的性質,用軟化系數表示:
一般材料,隨含水量的增加,強度均有所下降,這是由于水分會透入材料微位之間的縫隙內,降低微粒之間的聯結力。因而,材料的軟化系數在0~1之間變動。通常認為軟化系數大于0.8的材料是耐水的。軟化系數指標是正確選擇防水材料的重要依據之一。
抗凍性
抗凍性是指材料在吸水飽和狀態下,抵抗多次凍融循環而不破壞,同時也不嚴重降低其強度的性質。
水結冰后,體積約增大9%。若材料孔隙內充滿了水分,當水分結冰時,體積膨脹,就會對孔壁產生壓力。隨著凍融循環(在-15℃凍結于20℃融化,稱為一次凍融循環)次數的增多,材料表面將產生脫屑、剝落和裂紋,其強度也逐漸降低。如經過規定次數的凍融循環后,材料重量損失不大于5 %,強度降低不超過25%,通常認為是抗凍材料。
材料的抗凍性要求是根據材料所處的環境及氣候條件等因素所決定的。根據材料抵抗凍融的循環次數,可將抗凍性指標分成五個等級,即F10,F15,F25,F50,F100。
材料的抗凍性大小取決于材料本身的組織構造、強度、吸水性、耐水性等因素,也和水的飽和程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