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管式冷凝器 殼管式冷凝器的結構如圖9-15所示。殼管式冷凝器的外殼是由鋼板卷制成的大圓簡,兩端焊上圓管板,兩板對應的小孔中裝有無縫鋼管或紫鋼管。管子一般為光管,新型的采用低肋片管或繞片管。冷凝器兩端的分水端蓋設有隔板,可使冷卻水分成多個來回流動,以提高散熱效果。管外與殼體內筒為制冷劑流動的空間。制冷劑在管外冷凝,冷卻水在管內往返流動而帶走熱量。殼體上有進氣管、出液(制冷劑)管、空氣排放管、放油管、安全閥、平衡管以及壓力表的接頭等,水蓋上則有排空氣和放水的旋塞。
制冷劑蒸氣從上部進氣管流入冷凝器,被冷凝后從下部出液管流出;冷卻水與制冷劑的流向相反,冷卻水從下部流入冷凝器,從上部流出。這種逆流方式有助于加強冷凝器的換熱效果。
小型氟利昂殼管式冷凝器不設安全閥,而是在冷凝器筒體頂部或底部裝有一安全熔塞,安全熔塞是由低熔點合金秘、鉛、錫等材料制成的。當冷凝器因缺水,高壓壓力升高,溫度隨之上升,當溫升超過70℃時,合金熔化,高壓制冷劑排出,防止發生筒體爆炸事故。對于已熔化的安全熔塞應重新灌注后才能使用。
系統使用殼管式冷凝器時,為節約用水,一般冷凝器中所需的冷卻水都循環使用,這需要通過水泵和設在室外的冷卻塔來輸送。從冷凝器出來的水溫度較高,由于水泵的吸力,冷卻水進人冷卻塔與空氣進行換熱后,水溫得到降低,再進人冷凝器中與制冷劑進行熱量交換。
殼管式冷凝器結構緊湊,傳熱效果好,所需場地小。但由于用水冷卻,冷卻管道易腐蝕,且易在管壁上結成一層水垢,影響換熱效果,因此須定期清除水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