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有一個適宜的空氣環境,比方說溫度適中、濕度不大、微風習習、空氣潔凈,就會感到心情舒暢,精力旺盛,效率倍增;如果空氣環境惡劣、氣溫很高、濕度很大、空氣渾濁、灰塵飛揚,那就不僅會心煩意亂。頭暈腦脹,很容易疲勞,甚至能引起疾病。由于自然界的條件很難充分滿足人們對空氣環境的要求,因此采用了種種人工的方法將室內或某一特定場所的空氣調節到所需狀態,這就是空氣調節。
空氣調節,一般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溫度調節。一般來說,人的居住或工作環境同外界的溫差不宜過大,在5℃左右對人體健康比較有益。夏日里,如果室內、外溫差過大,則由室外進人室內時將受到冷沖擊,而由室內走到室外時又將受到熱沖擊,兩種情況都使人感到不適。對于多數人,夏季居住室溫保持在25-27℃;冬季保持在18 - 20℃是比較合適的。
(2)濕度調節。空氣過于期濕或過于干燥都使人感到不舒適。一般來說,相對濕度冬季在40-50%之間,夏季在50-60%之間,人的感覺比較舒服。如果溫度適宜,相對濕度即便在40-70%這樣大的幅度內變化,人也能適應。
(3)氣流速度調節。人處在以適當低速流動的空氣中比在靜止的空氣中要覺得涼爽,若處在變速的氣流中則比處在恒速的氣流中更覺得舒服。一般來說,以0.1-0.2m/s的變動低速為宜,至多也應在 0.5 m/s以下。
(4)空氣沽凈度調節。空氣中一般都有懸浮狀態的固體或液體微粒,它們很容易隨著人的呼吸進入氣管、肺等器官,粘附于其上。這些灰塵還常常有細菌,傳播各種疾病。因此,在空氣調節過程中對空氣濾清是十分必要的。
這里所講的空氣調節僅指以人為服務對象的保健、舒適性空氣調節。還有一類以生產設備或儲存物質為對象的生產工藝性空氣調節,它的具體要求與此不同。空氣調節又簡稱為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