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電冰箱的生產中,都以CFC-11 (RI I )作為保溫層的發泡劑,以CFC-12(R12)作為制冷劑。CFC物質可在大氣中長期存在,而且在太陽紫外線的照射下會釋放出氯離子,使臭氧層遭到破壞,從而加劇地球的“溫室效應”。因此,CFC物質是被逐步禁用的物質。
根據有關協議,發達國家應于1995年底停止使用消耗臭氧的CFC物質,發展中國家將在2010年最終淘汰臭氧消耗物質。我們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十分重視,決定提前5年即2005年停止使用CFC物質。國內大多數冰箱生產廠已率先采用CFC替代技術.實現了批量生產。
目前,發泡劑的替代方案主要有兩種.即以歐盟為首的采用碳氫化合物環戊烷(C5H10)替代方案和以美國、日本為首的HCFC-141 b替代方案。其中,環戊烷的臭氧層破壞系數ODP為0,全球變暖系數GWP小于0.001; HCFC-141 b的臭氧層破壞系數OOP為0.11,全球變暖系數GWP為0.12.
制冷劑的替代品種較多,如R134a (I- C134a)和R600a(異丁烷)等。制冷劑R134a,R600a與R12的性能比較如表1-5所示。
R134a對臭氧層沒有破壞作用,不可燃,無毒無味.使用安全.但有微弱的溫室效應,制作工藝復雜,成本較高,制冷效率較低,需采用特定的潤滑油。R600a的ODP位和GWP值均為零,環保性能好,取材容易,價格低,制冷效率高,潤滑油仍為礦物油,對系統材料無特殊的要求,但易燃易爆,對安全性能要求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