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中,制冷效應是怎樣產生的,溴化鋰溶液又是起什么作用的呢?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先介紹一個簡單的試驗裝置。設有A和D兩個容器,如圖1-3所示,用一條玻璃管C連接組成一個密閉系統。容器D中充以溴化鋰溶液,就可以用來產生制冷效應了,其操作過程如下。
首先,把D放在電加熱器F上加熱,并把A放在水槽E中冷卻,如圖1-3 (a)所示。D內的溶液溫度升高后,水分不斷蒸發出來,經過C進人A內進行冷凝。于是使D內的液面降低,而A中出現了冷卻水,液面逐漸升高。當D中溴化鋰溶液的濃度達到與A內的冷凝壓力相對應的平衡濃度時,停止加熱,并把D移入E,把A移人水槽B中,如圖1-3 (b)所示。
由于D被冷卻,其中溴化鋰溶液吸收水蒸氣的能力增強,于是D中的水蒸氣被濃度較高的溴化鋰溶液吸收,壓力下降,A中的水蒸發,而把水槽B中的熱量帶走,產生制冷效應,使水的溫度降低。但當D中的溴化鋰溶液達到與其溫度相對應的飽和濃度時,過程又停止了。反復進行上述操作,就能把水槽B中的熱量帶走,達到制冷的目的。
由上述可知,為了實現吸收制冷效應,需先從溴化鋰溶液中釋放出冷劑水蒸氣,并將它冷凝成冷劑水,然后使其在低壓下蒸發,用于產生制冷效應。為了使制冷過程能連續進行,需再用溴化鋰溶液來吸收蒸發過程中產生的冷劑水蒸氣,以維持所需的真空。因此,“吸收制冷”必須包括發生、冷凝、蒸發和吸收4個過程。這也就是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的基本原理。在如圖1-3所示的裝置中,容器D是為了實現發生一吸收過程,故可稱為發生一吸收器,容器A是為了進行冷凝一蒸發過程,故稱冷凝一蒸發器。因圖中的操作過程是交替進行的,因此不能連續獲得制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