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及時進行技術改造,淘汰能耗大的設備
科學技術在不斷地發展,各種能耗低、效益高的設備會不斷地出現。要及時進行技術改造,用新技術、新設備替代舊設備、老技術。根據實際測定,各類舊型號制冷機單位軸功率制冷量普遍比新系列的制冷機低,能耗指標髙。如20世紀50年代生產的5 - 135/12和5 - 200/12這兩種型號的氨活塞式制冷機與8AS- 12.5氨活塞式制冷機相比,單位軸功率制冷量分別低15%和4%。
(三)合理堆垛,提高庫房利用率
對商品進行合理堆垛,正確安排,能使庫房增加裝載量,即提高了庫房的利用率(在設計許可條件下)。
(1) 改進堆碼方式或提高堆碼技術可提高商品堆碼密度如凍豬肉的堆碼,四片井字垛頭,平均儲存庫容為375~394kg/m3;三片井字垛頭,儲存庫容只能是331~338kg/m3可見四片井字垛比三片井字垛能提高裝載量約13%。近年來,有的冷庫廣泛釆用金屬框架堆放豬肉為垛頭,中間迸行分層錯排填 裝,平均儲存庫容可達420?435kg/m3左右。
(2)充分利用有效容積 由于商品質量、批次、數量、級別等不同,雖在貨源充足的情況下也會有部分容積利用不足。因此,在使用中應采取勤整并巧安排 等辦法,減少零星貨堆,縮小貨堆的間隙,適當擴大貨堆容量,提高庫房有效容積利用率。
(四)其它措施
(1)對制冷系統定期放油、放空氣、融霜和除水垢,以保持熱交換設備良好 的傳熱效果和充分利用傳熱面積,以達到降低制冷系統的能量消耗的目的。
據資料介紹,蒸發器傳熱面如有0.1mm厚的油膜,為了保持已定的低溫要求,蒸發溫度就要下降2.5℃,耗電增加11%。當冷凝器的水管壁結水垢1 . 5mm時,冷凝溫度要比原來上升2.8℃,耗電量增加9.7%。當制冷系統中混有不凝結氣體,其分壓力達到196kpa時,耗電要增加18%。
(2)對冷卻水系統要注意改善水質,減緩熱交換器上的結垢,保持熱交換器良好的傳熱效果,降低冷凝壓力(冷凝溫度)以達到節能的目的。據計算可知,冷凝溫度在25~40℃之間,每升高1℃,增加耗電量3.2%左右。
(3)節約用水 節約用水即能達到節省水源,又達到節省電能的目的。制冷系統用水主要是下列三個方面:冷凝器用水,壓縮機氣缸冷卻用水和冷風機沖霜用水。為了節約用水,大多數采用循環用水。
(4)制冷系統運行時,應根據庫房的熱負荷和外界壞境溫度,合理調配制冷設備(壓縮機、氨泵、水泵、冷卻塔風機、冷風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