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管內直道是由于表面粘鋼、老化的芯棒在與空心管坯內表面發生相對滑動而在荒管內表面形成的直線狀劃道;也可能是因空心管坯內表面存在的鐵屑或堅硬的氧化鐵皮,在芯棒頂推空心管坯或芯棒從荒管中脫出時劃傷了荒管的內表面所造成的。
無縫鋼管生產中進行頂管時,芯棒被高溫的空心管坯緊緊包住并承受著很大的推力。尤其是大頂管時,芯棒置于空心管坯內孔中的時間非常長,芯棒的工作環境較之其他軋管工藝更為惡劣,對芯棒質雖的要求也就更為苛刻。為了保證空心管坯的杯底不被頂穿或管壁不被拉斷,要求空心管坯應適度包緊芯棒。因此,對芯棒的潤滑條件也就有相應的限制,并不是要使其間的摩擦力越小越好。這樣一來,芯棒表面容易發生磨損、粘鋼、龜裂甚至變形。
另外,由于采用傳統頂管工藝和CPE頂管下藝頂管時的延伸系數很大,芯棒的頂推速度又很快,使得芯棒與空心昔坯內表面之間的相對滑動速度很大,進而加速了芯棒的磨損及粘鋼的可能。
為了減少荒管的內直道,應重視芯棒的質量,選用具有高紅硬性的Cr, M。鋼來制作芯棒;加強對芯棒表面質債的檢查、修磨;根據工藝要求適時對芯棒進行潤滑和冷卻;及時更換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芯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