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型側壁的開口角和軋輥的輥縫值也會影響荒管的壁厚不均。若孔型側壁的開口角和軋輥的輥縫值太大,則孔型側壁對變形金屬寬展的限制作用會大大削弱,由此會造成軋輥輥縫處的管壁增厚,致使無縫鋼管的荒管產生橫向壁厚不均。但當孔型側壁的開口角和軋輥的輥縫值太小時,變形金屬又容易被擠人軋輥的輥縫中而形成荒管“耳子”。孔型側壁開口角及軋輥輥縫值的大小對荒管壁厚不均的影響,還與該模架的金屬變形量大小以及芯棒的包緊力等有關。一般認為,該模架的變形量越大,金屬的寬展量也越大,荒管產生壁厚不均和形成“耳子”的幾率會增大;若變形量太小,而孔型側壁的開口角太大,則極有可能造成孔型中的金屬欠充滿,荒管同樣會產生壁厚不均。芯棒包緊力的大小反映了金屬軸向流動的難易程度。頂管時,當空心管坯的內表面緊緊包住芯棒之后,會阻礙金屬的軸向延伸,從而導致金屬寬展量的增加,荒管容易產生壁厚不均:當芯棒包緊力太小時,很容易帶來金屬寬展量的不足,同樣也會造成孔型中的金屬充不滿,甚至頂穿空心管坯的杯底。


孔型磨損之后,孔型的形狀發生了改變,會使磨損處的荒管壁厚增大而帶來壁厚不均。
各個模架的孔型中心線偏離軋制中心線,或芯棒發生彎曲時,荒管也會產生壁厚不均。其原因在于芯棒是一個不變形的剛體,空心管坯在通過各模架孔型時,某一輥模的孔型中心線與芯棒的軸線不重合,荒管的管壁會出現一邊厚而另一邊薄的現象,且這種壁厚不均呈規律性。如果發生偏移軋制中心線的模架出現在空心管坯人口側的前面幾個機架,那么對荒管的壁厚不均影響會較小。因在后面的模架中,空心管坯的壁厚有可能得到進一步的壓縮,不均勻的空心管坯壁厚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得到修正。一旦出口側的模架偏移軋制中心線,已經形成了厚薄不均的荒管管壁便再也沒有加工糾偏的機會,會一直保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