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金屬并非是完全的彈性體,承受壓力后在金屬的表層因擠壓作用會產生塑性變形,單純的擠壓一開始僅改變零件的尺十和體積,而不改變它的重量。塑性變形結果使配合松弛, 隨著間承的增大,助長了沖擊負荷 ,使配合表面的金屬循序脫落 ,最后導致零部件的破壞。
例如曲軸的連桿軸承和軸頸 配合表面經常是在壓力沖擊下磨損,由于配合的松弛和附加的相對運動,使金屬擠壓成塑性變形,同時又再受機械摩氛的作用,會使表面層掉下來。防止的措施是除選用彈性較好的材料外,在修理.裝配時應滿足零件表面粗糙度和一定間隙的要求,并保證有良好的潤滑條件。
零件在金屬疲勞下的損壞
疲勞損壞是零件在交變載荷長期的作用下,因應力集中開始在最薄弱的地方形成顯微裂紋, 裂紋進一步發展,就使零件斷裂或部分表面剝落。
當金屬零件熱處理的質量不高零件表面有加工過深的刻次, 零件內部有氣孔、砂眼或零件過渡斷面處沒有遵守圓角過渡時,者會造成局部的應力集中,促使顯微裂紋出現。工作中列紋不斷地向金屬內部深入擴展,當零件有效斷面減小到一定程度時,就突然斷裂。
鋼制零件產生疲勞時,其特點是斷裂的面上出現兩個區域(圖5-1) ,斷面平整的區域表示顯微裂紋縱向發展的過程,斷面粗糙的區域附有破淬的金屬結晶,說明斷裂前零件最后受力的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