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體是建筑物的主要組成部分,因其在建筑物中所處的位置不同,墻體可分為外墻和內墻。外墻位于房屋周圍,主要用來分隔室內外的空間,擋風阻雨,隔熱御寒,造成滿足人們使用要求的內部空間環境,故外墻又稱為圍護墻。其中位于房屋兩端的外墻一般稱為山墻。內墻主要起著將建筑物內部空間分割成為許多房間的作用,所以又稱分隔墻。有一種隔墻是為了防止火災蔓延而設置的,它把建筑物易燃部分隔斷開, 這種隔墻稱為防火隔墻。
一般建筑的外墻只要適當選擇墻體材料和合理確定墻體厚度,其保溫隔熱要求便可滿足 ,不需專設隔熱層。而冷庫由于室內要求穩定的低溫,為了防止室外氣候條件對庫內駁度產生不利的影響,必須設置專門的同熱盡。冷庫的內隔墻,依據所分隔庫房溫度情況的不同,有隔熱的,也有非隔熱的。
從結構受力的情況來看,有些墻體,除了承受本身的自重外,還承受由屋頂、樓層傳來的各種荷載 (包括構件自重和使用荷載等),并通過墻體將這些荷載傳遞到基礎,這種墻稱為承重墻。如一般混合結構的承受上部荷載的墻體,某些單晨冷庫的外墻,承受著屋蓋等構件傳來的荷載 ,就是承重墻;有些墻體,不承受上部傳來的荷載 ,只承受本身的自重 ,這種墻稱為非承重墻。例如,冷庫的內隔墻通常都是非承重墻,多層冷庫一般均為框架結構,其荷載均由梁、柱構成的框架承受,其外墻只承受自重,是非承重墻,但由于其墻體較高 ,自重較大,與一般填充性的非承重墻有區別,故有時又稱其為自承重墻冷庫墻體根據材料的不同,又可分為磚墻、石墻、砌塊墻和大型預制板墻等以磚墻最普遍 ,對于砌體墻來說 ,如墻面用抹灰層對墻面加以保護和裝飾的,稱為混水墻;墻面不加抹灰的,稱為清水墻。為了減少外墻對太陽輻射熱的吸收和滿足隔汽防潮要求,冷庫的外墻應為混水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