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制冷怎樣來實現呢?簡單地說,它是利用某些低沸點液體在汽化時能在溫度不變下,吸收熱量的性質來實現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當炎熱的夏天來臨時,屋子里非常熱,這時只要在地上灑上一些水,由于水的蒸發,屋內就可涼爽一些。又如在皮膚上擦上一些酒精,酒精很快干了,這時,皮膚上就產生涼快的感覺。這些現象說明,物質在蒸發時要吸收周圍物體的熱量,而周圍物體由于失去熱量,本身溫度下降,于是收到制冷的效果。例如:常用的制冷劑氟利昂12(代號F-12),在一個大氣壓力下,其沸騰溫度是零下29.8℃。若將鋼瓶中的F-12液體噴射到某一物體上(圖2-1),我們就會看到,物體表面很快結上一層薄薄的白霜,這就是由于F-12液體在-29.8℃溫度下噴到物體表面,立即從那里吸熱,沸騰汽化,使物體表面溫度迅速下降到接近于-29.8℃的程度,這時,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汽遇著這個低溫表面就會在其上凝結成一層白霜。如果我們把這貯有F-12的容器放在保溫箱中(圖2-2),并少許打開容器口讓F-12向箱外噴射。這時,容器內壓力下降,于是容器內F-12由于本身溫度(開始時等于周圍環境溫度)超過沸騰溫度而開始沸騰。由于F-12在沸騰過程中要吸取熱量,故使容器內F-12本身的溫度逐漸下降,直至接近一個大氣壓力下F-12的沸騰溫度-29.8℃為止。隨著容器壁溫度的下降,保溫箱內介質的溫度亦不斷下降。由此可見,利用F-12這種工質的低溫沸騰特性是可以實現人工制冷的目的。
利用上述噴射F-12或讓F-12在瓶內沸騰的方法來制冷,也同樣要消耗能量的,這是指在制取鋼并內液態F-12時所耗費的能量。不僅如此,用這種方法制冷,F-12吸熱汽化后便散失于大氣之中,不能回收循環使用,因此,它是一種極不經濟又不實用的制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