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管喂入量越大,表明在一個軋制周期中,參與變形的金屬量越大。一方面,會使金屬寬展增大而造成荒管產生對稱性的壁厚不均;另一方面,會使荒管的延伸系數顯著增大,使孔型精軋段的重軋系數減小,減弱荒管的精軋均壁效果,帶來荒管的凸包狀壁厚不均(圖5-12d),或使荒管表面形成“竹節”(圖5-12e)。特別是當軋輥的直徑較小或軋制薄壁管(延伸系數較大)時,這種影響更加明顯。
生產過程中,應根據軋輥直徑、延仲系數和軋制負荷來選擇毛管喂入量,m一般控制在20-35mm,小直徑軋輥在軋制薄壁管時選小值。
毛管喂人量m的計算公式為:
毛管尺寸對荒管壁厚不均的影響主要反映在延伸系數對荒管壁厚不均的影響上。當毛管尺寸越大,荒管尺寸越小,即延伸系數越大時,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荒管的壁厚精度越差,對荒管壁厚不均的影響與毛管喂入量的影響如出一轍。因此,在軋制延伸系數大的荒管時,應減小喂入量。
另一種情況是,延伸系數并不大,但毛管內徑與芯棒之間的間隙太大,這也會使荒管的對稱性壁厚不均增大。間隙過大的毛管,軋制時會增大壓扁變形,使得毛管內壁與芯棒之間的接觸面積減小,孔型側壁開口處的金屬得不到充分的減壁變形致使荒管的壁厚不均程度增大。這種情況往往是穿孔機和周期軋管機的工具不配套造成的。一般來講,毛管的內徑比芯棒的直徑大5~10mm為宜。
軋制溫度會影響軋制壓力,毛管的溫度越低,則鋼的變形抗力就越大,軋管機的彈性變形也就越大。在軋制同一支荒管時,若軋制時間太長,毛管的溫度會降低,荒管會出現前端薄、尾端厚的縱向壁厚不均(圖5-12c),但芯棒套在毛管之中,當軋制時間太長時,芯棒的溫度會隨時問的增加而升高,并產生熱膨脹,它對前述因毛管溫降而帶來的荒管壁厚不均有一定的補償作用。所以,因軋制時間延長而造成毛管溫度的降低(不是軋冷鋼的條件下)所帶來的荒管壁厚不均并不突出。
無縫鋼管生產中,因周期軋管機的結構及軋制特點,其軋制速度較低.生產實踐表明,軋制速度對荒管壁厚不均的影響不明顯。芯棒的潤滑效果會影響荒管的壁厚不均。當毛管套在芯棒上軋制時,芯棒的表面摩擦力是阻止金屬軸向延伸的。若芯棒的潤滑效果越差,則這種阻力就越大,金屬的橫向變形也就越明顯,荒管的對稱性壁厚不均也就越嚴重。因此,必須加強對芯棒的潤滑。常用的芯棒潤滑劑是水基石墨潤滑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