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曼內斯曼(Mannesmann)兄弟提出了用周期軋管機生產無縫鋼管的設想,并于1891年獲得專利,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周期軋管法是最古老的無縫鋼管生產方法,因其鍛、軋、擠相結合的變形方式,具有變形量大、軋制鋼種范圍廣、品種規格適應性強等特點,比較適合生產大直徑合金厚壁的無縫鋼管。當前全世界仍有約10套周期軋管機組在生產。


周期軋管機是帶有送料機構的單機架二輥式不可逆縱軋鋼管軋機。它是基于把毛管在軋制中各道次分階段的變形集中在同一個軋槽中來完成的。在軋制力作用下,由軋輥旋轉來推動毛管的運動,毛管運動的方向與喂料器的喂料方向相反,當軋輥轉一周時,毛管通過軋管機孔型實現其鍛軋、精軋等變形而被軋制成荒管。在眾多無縫鋼管縱軋機,周期軋管機是在一個孔型、單一道次中金屬變形最為復雜且變形量最大的一種軋管機(延伸系數可達10以上)。
周期軋管機組既可以用連鑄坯也可以用鋼錠作為坯料。但由于周期軋管機的大變形量和不同于其他軋管機的軋制特點,軋制的荒管有許多缺陷,有些缺陷是比較嚴重且難以克服的。歸納起來,周期軋管機軋制的荒管質最缺陷主要包括:荒管的壁厚不均、內折、外折、內外結疤、內麻坑、凸包、竹節、軋破、表面裂紋和擦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