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使用表面發生粘鋼、磨損或變形之后的頂頭軋制毛管時.除了會影響荒管的壁厚不均之外,還會擦傷鋼管的內表面而形成內直道。軋制壓力越大,潤滑條件越差,則頂頭磨損會越快,荒管產生內直道的可能性就越大。采用球形頂頭時,因加工面小,減壁區窄,軋制壓力小,磨損小,并且頂頭又不容易粘鋼和粘氧化鐵皮,與錐形頂頭相比,它可以顯著減少荒管的內直道。
穿孔后的毛管內表面氧化鐵皮,尤其是頂頭回退時帶人毛管的鐵“耳子”必須徹底清除干凈。否則,在無縫鋼管進行毛管軋制時,堅硬的氧化鐵皮和鐵“耳子”在頂頭的作用下會導致荒管產生內直道缺陷,影響荒管的內表面質量。
變形量對荒管內直道的影響表現在:當金屬變形量增大時,荒管的內直道缺陷會增多;在總變形量一定時,加大第一道次變形量,減小第二道次變形量(即u1,>u2)可以使荒管內直道缺陷減少;第二道次的小變形還可以對荒管內壁起到均整作用,減輕或消除第一道次變形所產生的荒管內直道缺陷。一旦頂桿發生彎曲,特別是頂桿與頂頭連接處掛有金屬,也會在荒管的內表面形成內直道。
向毛管內孔噴射潤滑劑以提高頂頭的潤滑效果,可以減小軋制壓力,減輕頂頭的磨損,避免頂頭粘鋼,從而減少荒管內直道發生的機會,對提高荒管的內表面質量是十分有效的。
內麻坑表現為荒管內表面某一區域內存在的凹坑不平整。主要是因毛管內表面眾多的氧化鐵皮沒有吹干凈或吹到了一起;也可能是因防氧化劑或潤滑劑潮濕、結塊,堆積在毛管內表面的某一區域內所致。在這些情況下進行毛管軋制時,堅硬而量多的氧化鐵皮和結塊的防氧化劑、潤滑劑會被壓人荒管內表面的金屬上,形成凹凸不平的內麻坑。內麻坑一般容易發生在荒管的尾端(即氧化鐵皮去除裝置的另一端)。為了減少荒管的內麻坑,應適當調整除氧化鐵皮裝置所用風嘴的角度并保證有足夠的風壓,以便將氧化鐵皮徹底清除干凈。同時,應保證防氧化劑、潤滑劑的干操和噴撒的均勻,以防止其在毛管的內壁形成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