軋輥直徑Dg的計算公式如下:
當頂頭前的壓下率不變時,軋輥的入口錐輥面角越小,一方面說明軋輥咬入段的長度越長,則管坯在頂頭前的壓縮次數會增加,不利于抑制管坯孔腔的形成。另一方面.軋輥較小的入口錐輥面角又可以提高金屬的軸向滑移系數,使管坯的前進速度加快。綜合兩方面的因素,在實際應用中,通常在軋輥的入口錐,分段設計兒個角度不同的錐面角。
根據生產經驗,桶形軋輥的人口錐角宜取2°~4°,當設計成兩段式時,第一段為1°~3°;第二段3°~6°軋輥出口錐角的大小,主要考慮管坯的擴徑杖。當管壞所需的擴徑量大時,需選取較大的軋輥出口錐角。但是,生產實踐證明.較小的軋輥出口錐角可以增加軋輥出口錐變形區的長度,使管坯的管壁輾軋充分,從而可以提高毛管的壁厚均勻度和表面質量,故一般都采用較小的軋輥出口錐角,以2.5°~4.5°為宜。軋輥過渡帶(亦稱壓縮帶)的寬度一般為10~20mm,主要是使孔型的正、反錐角(入口錐及出口錐)平滑過渡,并有利于保持孔喉處的尺寸穩定。
錐式穿孔機的軋輥輥型設計與上述捅式穿孔機的設計原則是相同的,只是由于增加了一個輾軋角β,使輥形的入口錐角與出日錐角亦相應增減口。桶形輥與錐形輥的比較如圖4-20所示。
穿孔機的軋輥多采用中碳鋼(45~55鋼)或中碳低合金鋼(45~55Mn,45~55CrMo鋼等)的鍛、鑄鋼件制作,大型軋輥需要進行熱處理。在不影響無縫鋼管毛管表面質量的前提下,在軋輥的入口段滾花或刻槽,以增大穿孔時的軋輥摩擦力,提高金屬的軸向滑稱系數,有利于管坯的一次咬入和二次咬入,并能有效地減少管坯在頂頭前的壓縮次數,防止穿孔毛管內折缺陷的產生。